阅读历史 |

第125节(1 / 2)

加入书签

虽然金方业的院子不算小,但因为只有他一个人住着,所以也就只有一排东西两向的正房,左右各一间屋,中间一个厅堂就算是完事儿了。

至于厨房和仓房,则是在院子侧边另建了的,都不算是很大,毕竟他只有一个人,弄得太大了也用不上。

现在要娶亲了,进门的又不只是一个媳妇儿,还有两个闺女一个儿子呢,屋子就明显不够住了,其实就算是只娶进来一个媳妇来,这房子也显得太单薄了些。

所以金方业从开始求亲,并得到了正式答复的那一刻起,就着手在院子里起房子了,不仅扩建了厨房和仓房,还在院子的另一侧,起了三间大屋。

当然,房子起成什么样,金方业是通过英男跟晓桐娘递了话儿的,总得让新媳妇儿满意了才成啊,不然自己再操心受累,也算是白忙活了。

日子就在这忙忙碌碌中走得飞快,因为已经是深秋的天气,铺子里的凉皮生意已经减半,换成了糖饼、葱油饼、千层饼这些特色烙饼。

只是铺子不可能光增加主食,客人们总不能就着手指头吃饼吧,所以刘英男就又增加了各种汤盆、小菜,生意没见少,反而因为晓桐娘的手艺,和极具特色的汤盆、小菜,吸引了更多的食客。

“娘,你以后除了烙饼,其它的事儿你就别伸手了,我和英萝都能弄的,铺子里现在也都是熟客,手脚慢点儿也不耽误什么的。”

毕竟是要嫁人了,即使是二嫁,新娘子也不该露面太多,所以刘英男就劝着干娘别出后厨了,省得被人瞧来看去的,连她这个脸皮厚的现代人都觉得别扭。

人都有猎奇的心理,知道了白家铺子的女东家要嫁人了,这些食客的目光就都变得炯炯的,男人八卦起来也很来势汹汹。

晓桐娘也被这些人瞧得不自在,甚至有些大娘、大婶也来凑热闹,到自家的铺子里来买吃食,美其名曰,要尝尝东家这烙饼的手艺,跟自家有什么不同。

“行是行,你可就得多受累了,英萝收拾桌子就已经不太忙得过来了,你现在又要收钱又要付菜的,肯定十分辛苦,娘是有些担心……”

平时娘俩在栏柜这边忙着,饭点儿的时候都有点忙得手脚并用的,要是只留英男一个人,晓桐娘怎么都觉得不太放心,不只是怕闺女辛苦,还怕怠慢了客人。

“等到年后就好了,事情都弄完了,娘就能回来帮你们了。”

晓桐娘是这么想的,以后后厨的活儿自己多做点儿,让闺女们只忙着铺面上的,等到自己成婚之后,就能把闺女们替换下来了。

“娘,你以后嫁了金伯伯,也不太好抛头露面的,咋说金伯伯在镇上也算是名人呢,你嫁了他,总得顾忌些他的面子。”

这话晓桐娘可不怎么喜欢听,金方业求亲的时候,自己家可就已经开了铺子呢,他要是真嫌弃这个,那自己还不想嫁了呢。

别人家的闺女在这个年纪,都在家里待嫁呢,自家这两孩子却要忙着做生意,已经是委屈了孩子们,如果自己也为了面子不搭把手,这还是当娘的么。

“嫁不嫁他跟开不开铺子没有冲突,他早就知道咱家是做这个的,肯定不挑这个理儿。”

金伯伯确实不是挑理的人,但架不住别人舌头长啊,“娘,话是这么说,可做为一个男人,他不说不等于别人不说,咱们总得为金伯伯多想想。”

“金伯伯以前一直是一个人过日子,没经历过这个,也就不会考虑这么多,可婚后如果听到太多的风言风语,总归对你们两个的生活有阻碍。”

“娘,你现在是二嫁,我希望你能过得舒舒服服的,别为了这些没必要的小事耽搁了自己的幸福。”

“何况还有那些个想要看好戏的人,咱们得把日子过得让他们也只有羡慕的份儿,才不枉金伯伯为了你付出这一场。”

刘英男这话倒是把晓桐娘的心说得动了动,她不怕自己被人叨咕,从进了宁安镇,闲话就一直没断过,虽然没在自己面前说,可也没少在背后嚼舌根子。

可现在说到了金方业,晓桐娘的坚持就有些动摇了,大男人到底都是要面子的,自己嫁过去如果不能帮他把日子过得更好,反倒让他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个可不是晓桐娘愿意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