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1节(1 / 2)

加入书签

结果时间的磨砺让他终于明白,最底层的官员,如果没有上司的提拔,是永远没有机会让朝廷看到自己的政绩的。

所以他才会在刘英男的身上动了心思,也就只是这一次的主动出击,让他终于被上面注意到了,只要把这次的差事办好,他是真的有可能挪一下位置的。

“哪有这么严重,认不出我来就要被定罪,咱们县上不认得本官的人多了去了,我还能一一打杀了不成。”

赵槐盛确实是没把这事儿往心里去,认不认得自己又有什么关系,那些一出门就被乡绅富户团团围着巴结的别县县令,说实话,赵槐盛还真是有些看不上眼的。

“那是县太爷大度,不跟小民们计较,何况县太爷一心忙着正事,管着一整个县的百姓生计呢,很少能听到谁跟县太爷涉及私交,小民实是佩服至极。”

话里虽然有恭维,但听在任何一个人的耳朵里,都清楚地知道,这话的重点是在夸县太爷一心为公,不跟百姓们私下论交或者扯皮,能为百姓造福的父母官,已是颇为难得了。

刘英男也没想到,赵槐盛在百姓心里,会有着这么高的评价,特别这话是从董七的嘴里说出来,董七绝对是那种会说话,但不会说瞎话的人。

他恭维人,可以有成千上百种说辞,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巴结讨好说些不着边际的,而董七能这么说,这话就有八、九成是真的了,何况他话语里有着十足的真诚。

以前刘英男也总说赵县令一心为民,还真只是她奉承的说法,毕竟她对赵槐盛治县的手段并不是很清楚,而在此刻,她有一些动容了。

能让百姓疏离却敬重着,那绝对是对差事上了心的官员才有可能办到的事,不跟百姓们私下亲近,却又踏实地为他们做了实事儿,得多用心当差才做得到啊。

总听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还有什么破家县令之类的说法,刘英男自然是对古代的各级官员有着些潜意识抵触的。

而在此时此地,刘英男的想法儿改变了,什么事情都不可一概而论,官有做得不堪的,就一定会有做得廉明的,不然也不会有‘清官’这个词儿的出现了。

第三百九十章多谢董掌柜

涉及到公事,赵槐盛半分不敷衍,出语谨慎,“多谢董掌柜抬爱,为民领命,乃为官之本,本官做得还远远不够,当不得董掌柜如此评价。”

接着他就有点脸红了,多亏因为肤色黝黑,红得并不明显,“只是,今天本官确实是为了私事而来,倒是让董掌柜失望了。”

刚刚人董掌柜才说到县太爷不跟百姓涉及私事,没想到自己直接就掉了脸了,今天还真是奔着私事儿来的。

“县太爷这话说的,您这跟我说的私事儿可不是一路,您这是正经的来我家兑铺子,又不是来跟小的要铺子的,小的有什么失望的,小的还要谢谢县太爷给这个脸面,来兑我们东家的铺子呢。”

赵槐盛赶紧纠正他,“董掌柜,不是本官要兑铺子,是这位刘姑娘要兑铺子,您有什么要求和条件,就直接跟她说吧,她做全主。”

听到县太爷都说这个小姑娘能做全部的主了,董七也就不再墨迹,把人迎进一间相对大点儿的屋,“咱们先都进来坐,有话慢慢说,站客(qie)难答对呀。”

董七一句小玩笑,缓解了屋子里的气氛,大家就都善意地笑了,然后依次落了座,连玲珑和如意都在侧一边坐了,只有周耀在刘英男的身边站得笔直。

而董七也自然看到了,县太爷把上座让给了小姑娘,而小姑娘也没有推辞,董七的心里就咯噔了一下,起了些不一样的心思。

虽然小姑娘从进了铺子,就只说过一句话,但也能感觉得到,小姑娘是个知礼懂事儿的,绝不会分不清上下尊卑这么重要的事情,所以她的不推拒,应该是身份使然。

想到了这一层,董七就更加的谨慎了,手脚麻利地拎出个热水壶,要给在座的诸位斟茶,玲珑不等他动手倒水,就已经起身把水壶接了过去。

董七再想说谦让的话,就听到那位刘姑娘说到:“董掌柜,就让她弄吧,又不是什么重活儿,咱们说正事。”

董七就赶紧坐回到位置上,“刘姑娘,你也看到了,我们家铺子都已经搬空了,守铺子的也只剩下了小的一个,这是因为我们东家急着走,铺子也有些着急出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