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6节(1 / 2)

加入书签

“玲珑,你和如意赶紧把台子上的东西记在帐册上,咱们这一番折腾,也差不多快晚饭了,今天的事情就到此为止,都回去早点儿休息。”

玲珑和如意赶紧应着,两人配合着开始记帐,台子上的东西比墙上的书籍要凌乱些,光是纸张就有好多的品种,还真要忙活一会儿。

“董掌柜,明天一早你就把那边铺子里新招的伙计和掌柜都叫过来,我们几个人也过来,咱们把店里所有的书籍都晾晒一遍,不然打包后就会霉得不能看了。”

“打包?县主,您想打包送到哪里?”董掌柜有些奇怪,做掌柜这么多年,他最擅长的就是看透人心,可这位县主总让他有些琢磨不透。

第四百一十二章完全理解错误

董掌柜有这个好奇也真不算奇怪,这些已经有些霉变的书,应该是卖不出去的了,书籍本就是贵重之物,谁愿意花钱买有暇疵的呢,不论打包发到哪里去,应该都不划算。

他对县主买下这些有暇疵的书书本本,本就已经有点疑惑了,现在又听说她要把书打包,完全就让董掌柜对县主这样做的目的,勾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县主虽然年纪小,可绝对不是个随便做决定的人,她每做出一个决定,就必定是有深意的,董掌柜觉得,自己既然跟了县主,就要多了解县主才行。

如果不清楚县主做事的风格,以后难免在经营上会产生分歧,县主不可能一直呆在永乐县城,自己就要做很多的主,如果不了解,就有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所以董掌柜的才会有此一问,能够越了解县主当然就越好当差了,这样才方便以后更好的为县主看好永乐县的生意。

看着眼前剩下的都是自己人了,刘英男也就没想要再瞒着了,玲珑、如意和周耀是自己签了身契的,董掌柜也是签了契约的,都挺安全。

“打包回京啊,不然这些东西我还能留在这边卖么?如果能卖得出去,也不会把这个便宜留给我了,人家早就处理了。”

周耀也同样的好奇,“既然县主您也知道东西卖不出去,那您干嘛还要买下来呀,虽然价格便宜,可也不划算吧,您没见原东家就算是贱卖给您,也不愿意把东西拉回京城去呢。”

人家自己都不愿意往京城运,自家县主偏要把这些东西运回去,周耀可真看不明白了,县主不是个糊涂的人,这看似赔本的买卖,县主到底有什么用意呢?

“嗨,说起来吧,我也是临时起意,这些书如果要卖,肯定是没得卖了,书那么金贵,能买得起书的人,必定是要买些没有暇疵的,也好保存。”

“我是想着,如果真能便宜地把这些书本兜下来,那就晾晒好,别让它继续发霉,然后在京里开一间租书铺,让那些买不起书的人,能够有机会租书来看。”

“当然,租书也是有门道的,很多人会拿书回去抄写的,所以我们的书只能在铺子里看,不能拿出铺子去,只要在咱们铺子里看书,看一本书的价格会很便宜的。”

“租书?”这个词儿不止对于周耀很陌生,就是对于董掌柜,也是个新鲜的词儿,听说过租房子、租地的,还真没听过租书的。

“看不起书的人,不都是跟别人借的么,谁肯花钱来租书看呢?”董掌柜知道的一些贫寒的学子们,就是跟有书的人借来读,看过后再还回去。

“董掌柜,如果你新买了一本好书,舍不舍得借出去呢?”县主的问话让董掌柜一楞,还没想好怎么回答呢,却听到县主在继续往下说,并没有要听答案的意思。

“舍不得借是人之常情,这个不是小气,是因为读书的人对书的看重,我反而挺尊重这些爱书的人。”

“一本书最少都要一两银子的,装订得好一些的,或者是抄录得精致一些的,价钱上还要更贵,读书人又最是爱惜书,谁愿意把珍藏的东西随便借出去呢。”

“即使是有些情面上却不过,硬着头皮借了,那心里肯定也是不愿意的,而借书的人心理上也会有压力,怕把书弄皱、弄破、弄丢了,轻易也是不愿意开这个口。”

“这就造成了,很多人是看不起书的,就算知道某本书很好看,很有价值,他们最后可能也只有抱着遗憾,与此书擦肩而过了。”

“所以我看到了这些书,就想到了这个法子,想着能不能帮着那些贫寒的学子们,也能一游书海,一两银子对他们是负担,如果只是几文十几文钱的话,我想掏出来应该不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