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0节(1 / 2)

加入书签

孙氏最是知道闺女心里惦记的是什么,看她紧紧地搂着小公主,赶紧出言相劝,就怕闺女思虑过多,把刚养回来的精神又再弄得恍惚了。

“嗯,既然您都这么说,那肯定没错,奶娘,孩子们你们再多上上心,让他们多吃多睡,早点把小肉膘长出来,屋里的其它事情,有嬷嬷们呢。”

几个奶娘一迭声地应了,莫嬷嬷带着另外两位嬷嬷,也跟娘娘保证到,肯定会照顾好小主子的衣食住行的。

别人先不说,只要是莫嬷嬷应下的事情,刘英男向来都是放心的,没人比她更清楚莫嬷嬷说一是一的性格了,虽然有些教条,却向来是不会出半点差错的。

日子似乎就这么安定下来了,在太后娘娘轰轰烈烈地赏下了一大堆珍奇宝物之后,后宫出奇地平静,波澜不兴。

但与此同时,前朝就不那么平静了,听说边疆那边打得格外惨烈,而皇上带兵紧赶慢赶的,此时还没有到达边塞呢。

毕竟那可是万里之遥,不是想到就能到得了的地方,而战争却是一天一个样,听说边关的补给现在完全供应不上,戍边的将士和百姓们的处境,惊险万分。

此时的朝堂之上,孙老御使带着几个手下,正力战群雄,努力为边关的将士争抢利益。

原因无它,兵需处又筹到一批补给,现在有人觉得该先送到边关去,还有一部分人赞成先送到皇上手里。

毕竟皇上手里的兵需也不是特别多,这一路上消耗的也不是小数目,正是需要这些补给呢。

但那些要求先送去边关的朝臣们却认为,边关正在打仗,他们的补给已经跟不上了,跟路上的这些将士比起来,他们更需要后方补给的援助。

孙老御使就是支持先把补给送到边关去的人,而想把补给运到皇上手里的,就是兵需处的那位最高长官。

两人之间的分歧,也造成了朝堂之上众臣的分歧,明晃晃地分成了两派,让的四皇子很是头痛。

他只是,原本也没什么想头,毕竟继位的人选早已经定下来了,他多想也是无益。

但一旦有机会坐上那把龙椅,人的野心就变大了,不管补给是送到哪一边,其实都不是他所愿的。

他更希望的,是补给永远跟不上,那个人去了边关,最好是留在那里,永远不要再回来了。

不得不说,人都是自私的,在这一刻,四皇子的心里完全没有了国家的安危,社稷的兴衰,他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永远坐在这个位置上。

如果是凌墨麟知道了他的所想,肯定会冷笑着告诉他,保不住疆土、守不住百姓,你拿什么坐稳这个位置,恐怕不等你坐稳当,就已经国破家亡了。

但四皇子已经被权势蒙住了心,又哪里能想到这些呢,他叽哩咕噜地转着眼睛,正在想着,补给送到哪一方,对自己会更有力呢。

最后,四皇子力排众议、一锤定音,他同意了孙御使的建议,把这一次筹措到的补给先送到了边关。

孙御使自然很是感激四皇子赞同了自己的想法,虽然皇上这边也需要补给,但他们还在路上,补给还可以继续筹措。

实在不行,路上他们自己也可以填充,这一路行去,也会路过几个富裕的城池,想来皇上会有办法的。

孙御使很是相信皇上的能力,知道皇上不管走入什么样的危机,总是会想到法子转危为安的,他就不是坐以待毙的人。

可边关的军民却是等不及了,如果补给还是跟不上的话,那很有可能就是失城又失命的结局。

有消息灵通的黎民百姓听闻最终的结果,顿时是一片叫好声,都说的四皇子是一心为民的好皇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