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章 风雨欲来(1 / 2)

加入书签

第21章风雨欲来

王书雯本就出生书香,文字功底扎实,如果不是外婆家成分不好,早就混到一官半职了。

现在也不算晚。

至少在镇宣传办水平最高,毛笔字也漂亮,其他几个都只会呼口号,喊拥护,报纸都念不顺口。

虽说有些体味,但在沈红莲赞助下,买了大量的雪花膏雅霜哈利油花露水香粉,房间和身上随时都是香喷喷的。

镇宣传办不仅对下传达宣扬上级指示,对上也有通讯员的功能,王书雯很快成了镇上无可替代的头号笔杆子,上班不到半年,就受到县宣传部几次表扬。

过了年关,县宣传部特地给王书雯配备了一辆自行车。照约定,三丫送的那辆给了她哥哥。

沈红莲也是捷报频传。

先是三篇鸡汤文在外省和高层纸媒相继发表。

两篇武侠小说发了故事会连续两期。

合编散文集正式出版,拿到三百多稿费。

真是千金散尽还复来。

沈红莲决定尽量收紧钱袋子,一年后,她将失去任何赚钱途径。

得趁这段时间多存点。

好在到目前为止,食物以外的生活必需品都添置得差不多了。

大件开销依然是自行车。

全员禁闭,出去的机会特少,暂时可以将就。

嗯。以后再说,得给二伯一个小小的教训。

即便这对二伯来说,没什么卵用。

至少可以清静一段时间免受其扰。

沈红莲十一岁了。

十一岁可以做很多事了。

沈红宝作为民兵因为训练刻苦,成绩优良,加上他颇识几个字,又有镇宣传办的老婆加持,被推举到镇武装部。

和王书雯合骑一辆车,一起去镇上上下班。

夫唱妇随,又是羡煞旁人哪。

四月份,全县一千六百多个生产队遭遇暴风袭击,无数草盖房被吹翻。

沈红莲又看到了来救灾的王连长。

照小说里说,他和柳主任应该新婚不久。

这对婚前就出轨生子的狗男女终于走到一起了。

看他意气风发趾高气昂的指挥手下的兵救援,沈红莲也嫉妒了,想像个点子捉弄他一下。

正沉思,王连长大喊,小丫头,这里危险,别给人撞到,一边玩去。

沈红莲不答不动,冷冷地看着他。

王连长笑笑,并不发火,过来一把将她横抱起,走到一棵大树下放下,在这看,不要乱走。

沈红莲依旧紧盯着他看。

王连长终于感觉不对劲了,小丫头,干嘛这么看我?你认识我么?

上次也是你带兵来救灾的。

这不是很正常么。

不正常。上次你没这么年轻。

哈哈。难不成是我活得缩回去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

小丫头不要乱说。这么多人受灾,等着救助呢。

梅开二度,琴瑟重奏。恭喜。

什么二度三度的,叔叔不陪你玩了,得忙去了。

看着他奔走的挺拔背影,沈红莲气得无语。

简直对牛弹琴。

不过,这粗汉子挺可爱的,一辈子奉公守法,除了和自家人乱搞,没有别的不良作风。对柳主任爱若珍宝,堪称良人。

嗯。柳主任也算嫁得其所了。

晚饭后,王连长居然寻了来,看到沈红莲一愣,果然是你,不好意思,白天多有得罪。

沈红莲摇头,你没有得罪过我,是我打扰你们了。

王连长正正衣帽,给沈红莲行了个军礼。

沈红莲下了一跳,赶紧鞠躬。受用不起。

不少人在抱怨你不拿钱出来给他们盖瓦房,我调查了一下,你已经奉献得足够多了,受到过县委嘉奖,比我都厉害,别人的话,别往心里去。

我从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那就好。

您来就为了这事?

是啊。白天是我有眼不识泰山。要不是庄里人提醒,都不知道你小小年纪,居然做了那么多好事。

别听别人瞎吹,我可没那么高尚。

你有。叔叔很是欣赏。打扰了,再见。

再见。

沈红莲心道,最好再也别见。再过几年,自己春心萌发,再见会爱上你的。

真是个粗汉子,白天自己的讥讽竟然没听懂,或是听懂了却丝毫没放在心上,却因自己的不识特地过来致歉。

太特么可爱了。

哎呀,将来要是能遇上这样的,该有多好啊。

嗯哼,湾湾那个风靡一时的爱情小说家,作品险些将自己前世未婚时搞得癫狂的小说家,今年发表了处女作《窗外》。

是不是也走走她的路,让她无路可走呢。

不行,那种忽悠傻叉的玩意生命力太弱,还是别模仿了。

风灾过后,农业学大寨运动全面展开。

口号是,艰苦奋斗,发展生产。

发展生产没错,可不求技术进步,全靠拼力气苦斗,只重表面形式,不重实际功效,可能大跃进么。

算不算大跃进没关系,权力说了算就算。

不过,大寨十二分制的记工方法,还是蛮科学蛮公平的。

得到全面推广也属理所当然。

这一年是相对平静的一年,没有让人提心吊胆的专门折腾人的运动。

真好。

各地都在创办初中,疏浚河道渠道。

发展生产的口号不是白喊的。

进入六月,开始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

沈红莲的大名正式登记入册。

这里河道纵横沟渠无数,仅一千五百平方公里,没想到竟然生活着一百一十多万人。

更让沈红莲吃惊的是,六十年后,人口开始负增长时,这里的人口只有一百二十万人,只增加了十万人。

而六十年后,全国人口增加了近一倍。

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啊。

左等右等,简化字对照表终于下到底层,沈红莲再也不用担心露馅了。

大丫二丫和沈红菊顺利考入高中。

高中在镇上同一学校。

全镇五个公社也只有一个高中部,共四个班。

四丫开始就读小学三年级。

沈红莲也去大队小学五年级报了名。

校长就是本大队的,自然了解沈红莲的情况,笑着说,你可以不来上课,能参加毕业考试就行。嗯,你不上学政府都会抢着要,自己看着办吧。

拿到特赦令,领了课本,沈红莲真就没有再去学校。

倒是有老师经常来找她,请她看自己写的文章。

都是三嫂王书雯一步登天引发的麻烦。

使得沈红莲郁闷不已。

更郁闷的是季文曲,持之以恒让季小莲充当说客和信使,又厌又烦请沈红莲修改他的文章。

沈红莲明确告诉他不是写作的料,因为他的文字如官方报告,看不到半点灵气。

天赋真的很重要。

什么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那是骗人的鬼话。

没有那关键的一锤,什么音也弹不出来。

说他擅长写官方报告,这个定论还是害了季文曲。

季父很满意,写故事也就赚点钱,写报告才是文曲星最该做的事。

好。儿子生来就是做官的,真好啊。

做官的最大特性是听话,听上级的话。

嗯。有机会就要鼓励儿子多表现表现。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文曲星总能做官的。

起码是大队书记以上级别的大官。

要不是酒难买,又没钱,季父一定叫上两个同好吹一个通宵。

就差给儿子三拜九叩了。

季家祖传酿酒,酿酒算得上一门手艺。

谁说手艺人见多识广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