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章 卷土重来(1 / 2)

加入书签

第60章卷土重来

塑料厂早已投入生产,有几个高级技工把持足够。

顾鸿远夫妇要建造农场,只好将沈红宝派去帮着黄庄搞基建,并建议王书雯也从镇宣传办辞职,和沈红宝一起去钢铁厂做文员,蛊惑他们趁计划生育抓得还不算紧,继续加快造人。

其他家人更不在话下,沈红莲吩咐他们少管生产,多快好省地展开造人行动,尽力让沈家开枝散叶。

到了秋天,沈红莲肚子逐渐鼓起,几次检查证实,居然真的怀了双胞胎,大概率都是女儿,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沈红莲心花怒放,专心致志保健养胎。

中秋节前,老中医夫妇回到了临县,带来了不少好消息。他们自己的四合院和原先收藏的大部分古玩字画已经归还。

已经回京的民主党派人士行动很不自由,动不动就被集聚开会受训,甚至鼓励他们脱离党派,更别说发展壮大了。

想到沈红莲预测过激烈运动将会卷土重来,更让让老两口寝食不安,远不如在乡下自由惬意。考虑再三,才重新申请回乡下劳动改造的。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沈红莲的农场很让老两口心动,有足够大的空间让他们疗养,尝试制药,加上和其他几个老家伙生活多年也有了感情,决定等局势彻底稳定了再做打算。

老中医夫妇没有说出的原因是,沈红莲和季小莲都快要生产,虽说临走前有各种吩咐,依旧放心不下。沈红莲自然心知肚明。

有些事说出来双方都会尴尬,太客气就见外了。

这个时期的户口都是随工作转移,四丫户口在清大,在京都购买房屋合情合理.

在老中医介绍下,买了两个四进院落,其中一个还有很大的地下室,小四合院也买了三套,正在继续打听购买,老物件也在偷偷收购,还雇佣了几个老人帮忙。

听说两千多平的院落才三四千块钱,沈红莲开心得差点发疯。这也太便宜了呀,这不叫白菜价,叫废品垃圾价。

老中医苦了脸,这还便宜,你知道三四千是什么概念么?

沈红莲大笑,我知道呀。科级干部二十年存款呀。

老中医差点气哭,甩手道,和你这疯子说不道理。

老医婆说,要是被下放的都回去,加上前几年被整死那么多人,想卖房地的会更多,更便宜。

沈红莲满不在乎,不急,让四丫慢慢买。

老中医不满,你自己又不住,买那么多房子干嘛。

沈红莲毫不避讳,等涨价赚大钱呀。

老医婆也不理解,你现在的钱一辈子都花不完,还想要多少啊?

沈红莲淡定地回,一两千个亿吧。

愣了几秒钟,老中医一把将老婆拖走,和这疯子没啥好谈的,再说我都要疯了。

老医婆甩开丈夫,提醒沈红莲,四丫不懂老物件,也不懂还价,多花钱买了假货可别怨我们介绍的那些人。

沈红莲睁大双眼,不明白老医婆怎么会有这种担心,一千个里面有一件真品就够了呀,要那么真品干嘛?

老中医直接气晕,硬拖住着老婆离去,快走,再待一秒我就得疯。

看着老夫妻避鬼似的跑开,沈红莲笑得更欢。

知道底细的顾鸿远装哭跺脚大叫,这家败的,彻底疯了,造孽呀。

季小莲跟着大喊,三丫头疯了,开心得疯了。

讲不到道理的沈疯子继续颠覆着所有人的认知。

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怕不要脸的,不要脸的怕光屁股的。

在这个见识普遍浅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的群体里,沈红莲作为一个楞人,一个不要脸的人,会省去很多麻烦。

很多时候,装疯卖傻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季小莲临产前几天就被送去了家乡的县城医院,方便父母公婆去照顾。这次可不需要沈红莲陪护,更禁止沈红莲到场,免得把整个医院都搞抽风。

由于老中医的逆天之术,季小莲如愿生了个儿子,更让沈红莲服气。

中医也不是一无是处呀。

嗯。这种巫术还是少用为妙,否则这个世界会乱套的。

说的好像这妖孽横行的世道没乱套似的。

果然和文友小说里描述的那样,元旦刚过,批林批孔运动卷土重来,这次批斗得更彻底,打击面更广,稍微和林孔沾边的都被挖掘出来批斗。

这个年关,四丫没有回来,沈红莲难得回镇上跟父母一起过年。

遵循每逢过年必运动的习惯,这个年过得很热闹,也很忧心。

热闹是属于越穷越光荣的小将的,沈红莲这种富豪只有忧心的份。

听说沈红莲回了镇上,瘦猴和女校长,东镇镇长和建筑专家一家,相继过来表示感谢。

送礼的同样络绎不绝,很让沈红莲心烦意乱,只好避到校园里去消遣。

上面依然号召中小学的红卫兵红小兵带头,严厉批判修正主义的回潮和复辟,每个县都有上千的教师受到不应有的批斗游行关押。

好在有大丫和沈红菊把持,镇上学校并没受到冲击。

季父在学校后面搞的酒厂已经扩大到二十几间房子,还专门在学校围墙上开了个小门。

当初沈红莲的投资早已收回,酒厂也已经完全属于镇上管辖。

现在季文曲和季小莲夫妇都住在酒厂里。

季小莲刚出月子,还在休养。

由于王书雯的离开,水平颇高又会写吹捧报告的季文曲已经成了镇宣传办主任,正春风得意着。

季家祖传的酿酒技艺真不是盖的,还真被季父弄出了成本低品质好的白酒,一时供不应求,风头甚至盖过了县里的酿酒厂。

季父正跟厂长会计商议扩大生产,看到挺着大肚子的沈红莲,便向她征询意见。

沈红莲认为这种事直接让镇政府拿主意,如果要扩展,最好弄个响亮的品牌出来。

季小莲说,厂子原先是三妹建立的,制作工艺流程也是三妹指导的,不然就没现在稳定的质量和产量,我看就叫红莲酒厂得了。

厂长附议,酒厂能发展到今天这样,三丫头当记首功,就叫红莲酒厂吧。

沈红莲笑道,技艺出自季家祖传,和我没啥关系,我看还是叫四季春吧。

季文曲妻子附和,四季春,四季常春,这名好。

季父勉强笑道,四季春这名好是好,可不给三丫头记个名,别人会说闲话的。

季文曲妻子不以为然,三丫头可是大作家。大作家取的名谁敢说半个不字,将来厂子搞大了,出了名,还是一段佳话呢。

沈红莲看着两人口是心非的表演,暗暗发笑,断言道,就这么定了,就叫四季春酒厂。产品可以分成几个等级几个品种,比如四季春特曲,四季春优曲,四季春普曲啥的,你们自己琢磨着定。

季小莲气得将沈红莲拉到自己房间,我爸和我哥都太小气,三妹担待点。

沈红莲摇头,这种小事还不值得我计较。你好好休养,西县,我们估计待不长了。我准备换个地方折腾。

季小莲欲言又止,默了两三秒,断然说,反正三妹到哪,我和鸿远都会跟着。

果然,年关一过,运动开始向校外蔓延。

资本主义自由化受到狠批狠斗,工厂和农村的各种包干包收被废除,继续走纯粹的集体化道路。

毫无疑问,沈红莲在西县的塑料厂,集拉丝,染织,服装,木器等一起的综合厂和前世老家的木器厂作为全县上缴最多的典型很快被殃及,期初的协议被市委勒令作废,并进行资产清算。

为了不给家里招麻烦,过完年,沈红莲就和季小莲就回了农场,和西县进行长时间的清算洽谈。

清算期间,官方自然有不少人质疑巨款投资来源,沈红莲都拒绝回答,不停答非所问地重复着,并大骂官方出尔反尔,不讲信用,强占了她的财产。说得声泪俱下,简直比窦娥还冤。

弄得有愧疚的县委领导只好帮着解释,说她的钱大都是借的,还有在外省赚的,身上不知拖着多少债务呢。

这事官方确实不地道,已经把她逼得精神失常了。虽然她本来就有疯病,难道非要逼死她不成?

这特么是人干的事么?

虽然看她笑话的多,帮她伸冤的少,可在看不惯沈三丫,也绝不敢体现在面子上。

表面上还都认为官方做得太过分,纯粹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沈红莲恩怨分明可是出了名的,沈家的关系网也不是随便就能撕破的。

凡是得罪过她的都会受到报应,各种传闻和事实证据让地委和县委的清算小组也颇为忌惮。

作为省先进生产者,沈红莲总算平稳度过了这场危机。

没被批斗,但不等于能保住厂子和农场。

协商到四月份,沈红莲临生产时,才装作万不得已在新合约上签了字。

三个厂和农场将全部属于集体所有,由县委派人接管,沈红莲不得再干涉任何事宜。

投资款共计两百六十万,由县委分六年还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