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9章 挑战接踵而来(2 / 2)

加入书签

林念禾一本正经的回:“下午在镇上给我爸打了电话, 他与我说了不少扫盲班的事情,我想我应该知道要教给大家什么。”

林爸的意思她明白,就是从生活入手,教一些接地气的东西。

“嗯,”吴校长嘱咐,“别紧张,都是你熟悉的婶子,要是不知道教什么,就教你我他、数字这些最基础的。”

“好。”

其实她们两个都有些紧张。

林念禾紧张是因为第一次登上讲台,吴校长是担心会有人不来。

事实证明,吴校长多余担心了。

一百单八将整整齐齐的挤在临时小教室里,有的还自己带了小马扎,实在没地方坐的就站在一边。

林念禾那边也是如此,李婶来的路上就帮着点好了人数,一个不差。

但林念禾的紧张注定没有地方宣泄了,她只能自我安慰:没事儿,她是见过大世面的,婶子们人数再多也不可能有毕业答辩时教授们问的问题刁钻,不慌。

“林知青,咱今天学啥?”

“你咋那么多废话?这还用问啊,小林知青是教咱认字写字的,这都不知道你还来干啥?”

“就是,你那嘴跟棉裤腰似的,可别秃露反帐磨叽那些车轱辘话了……哎,林知青,秃露反帐咋写的?”

林念禾:“……”

呵,她也想知道。

她甚至都不是十分理解那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75年7月18日,穿越到此近三个月的林念禾,遭遇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挑战。

这个挑战的名字叫:东北成语的含义及书面表达方式。

林念禾看着满眼热忱的婶子们,沉默片刻后展颜浅笑。

“李二婶的这个问题恰好也是我想要提的。”

小林老师面上看不出丝毫慌张,嘴角挂着笑,好像一切都是她的剧本。

“我想先跟大家解释一下普通话和地方方言的区别。”

“咱们国家地大物博,以前就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这在咱们东北或许不太明显,但在南方,很可能相隔几里地两个村子里的方言彼此都听不懂。”

“远的不提,咱就说前段时间,温岚知青说的她的家乡话,婶子们就听不懂吧?”

小林老师直接丢出了最有说服力的例子。

温岚那一口陕话,当初可是孤立了全村人的。

婶子们纷纷点头,颇感赞同。

林念禾很满意大家的反应,继续说:“所以当天南海北的人们汇聚到一起,该如何交流呢?早在世纪初,‘普通话’就被提出了,就是温岚知青平时与大家交流的时候说的话。”

“会说方言是值得骄傲的事,但说好普通话是与人交流的必备技能。”

这时,赵寡妇忍不住开口:“我咋觉得温岚知青平时说的话,和咱们说的也没啥差别呢?”

“就是啊,所以咱说的就是普通话呗?”

“咱和林丫头说话的调调也差不多啊。”

“……”

75年7月18日,初当老师第一天的林念禾,遭遇了第二个真正意义上的挑战。

这个挑战的名字叫:我说的难道不是普通话?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