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章 第五十四章 大秦国文武百官谁不服?(1 / 2)

加入书签

赵安提到的“三人成虎”,是战国时期魏国发生的一个故事,讲的是魏国的大臣庞葱陪太子去赵国做人质的事。

扶苏点点头,说:“自然听说过。”

“魏王真是太糊涂了,居然轻信手下大臣的话,怀疑起庞葱,之后再没召见过他。”

“真相其实很简单,叫来庞葱问问就知道了。”他带着一丝嘲讽地说,“可笑的是,魏王却选了最愚蠢的做法。”

他言语中透露着对魏王当年做法的不屑,

就因为别人几句话,就轻易相信别人的诽谤,

这样的魏王,显然不是一个称职的君主。

不同于扶苏想当然的态度,嬴政等人陷入沉思。

他们当然也知道这个故事,

而且他们个个都是极聪明的人,

隐约能猜到赵安为何这么说。

赵安接着道:“这不单是魏王傻,而是舆论的力量太可怕。”

“换成你们中的任何一个,恐怕也会和魏王一样。”

“到那时候,别说召见,可能都恨不得马上除去谣言的源头。”

扶苏立刻站起身,态度坚定地说:

“这绝不可能!”

“明明知道对方说得不对,还会轻易相信?”

“这种事我绝对做不出来。”

“我大秦国的皇帝陛下,以及众位大臣也都不会这样做。”

他信心满满地说着。作为大秦的长公子,他相信自己绝不会像魏王那样。

他一直告诫自己,要多听取各方意见,集思广益后再做决定,

绝不轻信片面之辞。

赵安淡淡回应:“如果无法判断对方说的对错呢?”

“比如某天,你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

“突然有人告诉你,老赵遇害了。”

“你会怎么想?”

“一开始你可能不信,”

“但随着时间过去,你始终不见老赵回家,”

“反而不断传来关于老赵遇害的消息,”

“这时你信不信?”

“咳咳……”

嬴政猛地咳了起来,一时表情复杂。

这个比喻实在是……

李斯和王翦等人都被赵安的比喻吓了一跳,

纷纷默契地低下头,装作没听见这些话。

扶苏倒没当作一回事,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他发现无论自己说什么,

赵安总能给出合情合理的反论。

没等扶苏开口,赵安继续道:“至于你说朝中之人不会被轻易糊弄,”

“这在我听来也是相当可笑。”

“如果朝堂上人人都明智,能迅速明辨是非,”

“扶苏公子就不会反对郡县制,”

“王绾也就不会被皇帝陛下直接送到边疆至今未归。”

赵安顺势又把扶苏和王绾当作反例。

扶苏闻言,脸上一阵尴尬。

他当时确实听了某些人的话,没多加考虑。

现在被再次提起,

扶苏才意识到自己那时多么愚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